本篇文章6205字,读完约16分钟

公益新闻网报年4月18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教育蓝皮书(发布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与会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就年度教育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报告和交流共享,并就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和重大难点展开探讨,主办单位正式发表《中国教育快速发展报告(()》(即中国教育蓝皮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致欢迎辞 圆桌会议 会议现场 家长眼中的学校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不容乐观 根据年教育蓝皮书的调查,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家长对民办学校的感受要好于公立学校,半数以上的家长对有孩子学校的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家长的时间在重视孩子全面快速发展方面择校呼声最高。 一、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平均满意度为70.8分,省2/3的家长满意度低于整体平均水平 这项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腾讯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调查共有13561名家长参加,其子女上学的分布在31个省。 据统计,家长对学校教育满意度总体平均为3.54分,满分为5分。 (以百分比换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平均满意度为70.8分)。 其中,家长满意度最高的省份为吉林( 3.66分,换算百分比为73.8分(其后为广东、重庆、湖南) 3.61分,换算百分比为72.2分)等。 家长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三的省份依次为西藏( 3.00分,换算百分比60分)、山西) 3.36分,换算百分比67.2分(、辽宁( 3.41分,换算百分比68.2分) )。 值得观察的是,约2/3省份的家长满意度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可以看出,对许多父母来说,学校教育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可见父母的满意度与孩子地区教育的快速发展水平并不完全相关。 获得较高评价的吉林、广东、重庆、湖南等地,在学业质量检测方面并不先进; 在江苏和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低于整体的平均水平。 其理由值得深入研究,也许证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主观感受,不是从学业成绩的硬性指标,而是从师生关系、家庭与学校关系等软性方面越来越多。 二、家长对民办学校的教育评价高于公立学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调查中,家长对民办学校的教育评价比公立学校高。 无论是硬件环境、学校管理、课程体系还是课外活动,民办学校都受到了参加调查的家长的好评。 这种学校质量的差异可以从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应试教育的趋势来说明。 图1显示了公立私立学校家长对孩子学校教育内涵的评价。 认为除考试分数、学业水平项目外,学校教育在学生行为方式、综合素养、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个性、趣味性、潜能迅速发展、品格和人格培养等方面,民办学校家长的比例高于公立学校家长。 三、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学校应试教育趋势严重 从调查中家长应试教育趋势的报告情况来看,地区西部地区学校严重程度高于东、中部的城乡,县城学校应试教育趋势最严重,从地级市学校、省级市学校、乡镇学校和村级学校的高年级来看,中学阶段应试教育最严重。 重要的是家长分析学校应试教育倾向的原因。 家长认为,以初高中入学考试为指挥棒的考试评价体系单一性和校长、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学校应试教育趋势严重的两个最大因素,其次是地方政府教育的成绩观、家长片面追求分数,引发了教育机构的波澜。 四、培养学生全面快速发展已成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主要期望 从你孩子现在所属的学校最希望能做那些变更问题可以看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待(见图2 )。 。 呼声最高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快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教学做法等软件的超过半数,排名第二; 真正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的是第三位。 根据学龄家长和学校家长的时间段不同,教育的变化也各不相同。 幼儿园家长最希望学校降低入学条件/门槛,不乱收钱中学生家长最希望学校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县城家长希望学校减少班级额度呼声最高的村级学校家长提高硬件,学生 城镇名额问题依然严重! 搞好乡村教育是解决困境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年教育蓝皮书揭示了我国中西部地区曾普遍存在的大班额现象,引起各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年教育蓝皮书继续关注着这个长期无法治愈的难题。 (注)学生人数超过56人的班级称为大班额,学生人数超过66人的班级称为超大型班额。 ) 根据教育蓝皮书,教育部全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小学平均班级额38人,中学平均班级额48人,高中平均班级额54人。 全国小学的总平均班级额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中学的平均班级额还没有出现这种趋势。 从省份来看,小学段平均班级额最大的是江苏省、山东省和湖南省(均为43人/班); 中学平均班级额最大的是广西( 57人/班),15个省超过了每班45人的标准,2个省超过了每班55人。 高中平均班级额最大的是河南( 65人/班),27个省超过了每班45人的标准,12个省超过了每班55人。 从班额来看,除高中明显超标外,几乎看不到小学和中学大班额的情况,似乎基本正常。 但是,实际上,由于脆弱的学校和积分学校之间的不平衡,学校的规模和班级数量有很大差异,光靠平均数是不够的。 例如河南省驻马店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班共有10376个,平均班额为55.7人/班,似乎并不高。 但是,全年全市超大型班级数为2695个,大班数为3730个。 根据年教育蓝皮书调查得知,中小学最高班级额分别出现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某县某中学(平均班级额109人)和周口市某县某小学)平均班级额113人)中。 这样的班级数下的授课质量和师生的交流情况不太容易想象。 另一方面,城镇学校人满为患,而乡村学校的生源却在不断减少。 以河南省周口市某县两所小学的班级额为例,某城市小学平均班级额( 103人/班)为某乡村小学平均班级额) 26人/班)的4倍。 在这样的差距中,怎样才能抑制町的大班额呢? 年教育蓝皮书指出,破解大班额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思路,建设规范城乡教育,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促进农村学生回流。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很典型。 弋阳县教育局对全县学校、学生的分布情况和学生动向进行了调查,采取歧视性做法,严格规范城镇招生,确保城镇农民工带孩子流动的教育机会。 并且,切实搞好农村孩子家门前的学校。 校舍建设费的80%投入到乡村学校,新闻化建设费的60%投入到乡村学校,在师资分配、师资培养、评奖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明显改变了农村学校的面貌,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质量,许多农村学生返乡学习。 在全县入学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心城区学校瘦身明显,中学从原来的平均班级额72人、最大班级额近90人下降到现在的平均班级额不足55人、最大班级额不足58人。 小学原平均班级额70人,最大班级额达到90人,现在的平均班级额低于60人。 这个例子不是个别的,河南省内乡县、山西省晋中市等通过这个模式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地区的大班额现象。 当然,大班人数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实现全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型班人数、全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人数的目标,各地教育部门拿出执政的魄力和决心是关键。 山东在这方面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继续加大教育投资,科学规划学校建设的合理布局,不断扩大学校差距,不创造新的择校动力。 并推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促进教育管理改革。 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和快速发展受超前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学必须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40%,在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后期向普及化早期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也就是父母均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进而成为高中学生的主体。 年教育蓝皮书调查拆解了60703名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包括985、211大学、地方本科大学、学院)的大学前经历、大学在校经历以及对学校的评价和教育成果。 一、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大学前影像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代大学生呈现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资本低的特点。 农村( 69.74% )和非独生子女( 70% )的比例都达到约7成,约8成( 76.89% )的父母从事普通职业。 第一代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很少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分科时从实用主义中选择理科的情况越来越多。 参加市级以上重要高中的只有4成多( 45.16% ),一半是课外补习) 52.05% )。 第一代大学生在上大学时,几乎得不到保送和自主招生的机会( 1.94% ),大部分进入地方本科,很少选择人文类专业。 二、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大学期间影像 从大学在校经历来看,第一代大学生在认真听课等基本学习行为上还可以,但在课堂硬性要求以外积极参加讨论等学习活动方面明显不足。 与同伴和教师的人际关系不充分,特别是以丰富人类生活为目的的交往是最差的。 实习、社会实践、参加社区服务类活动程度尚可,但在课堂以外的语言学习(如参加课外语言指导和培训课程、大二学生以外)、出国学习、双学位补习等拓展性学习活动中明显不足。 另外,我不热衷于和任课教师一起做研究,投稿在期刊上,参加各种学术、专业、创业、设计比赛等研究性活动。 特别是经济文化资本和大学前学业成绩低的第一代大学生不想积极参加。 三、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学校支持和自我教育成果的评价 在对学校支援的评价中,第一代大学生对生活、硬件设备的学习、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和贷款等经济支援很满意。 但是,这并不足以支持学校提供的社会交流交流。 与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相比,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认同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表达和领导力的提高方面的教育获得程度较低。 总之,第一代大学生的超前不利因素,使其整体处于劣势。 因此,大学可以开展入学服务等辅导文案,了解大学课程的优势,改善学业准备情况。 大学期间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在新环境下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对家庭经济文化资本或大学前学业成绩更低的第一代大学生,继续提高学业资助,促进其参与需要越来越多经济资源支持的教育活动。 北京市中小学欺凌调查 被欺负的人的特征是什么? 校园欺凌会带来什么后果? 如何减少欺凌现象? 最近,学校欺凌频发,引发公众热议。 年教育蓝皮书对北京市12所高中、初中、小学的欺凌现象进行了调查。 一、非同学阶段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类型和频率 在《青年教育蓝皮书》中,对小学、初中、高中的逃学部分而不是身体上的欺凌(有目的的冲突)、言语上的欺凌)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46.2%的北京中小学生有过故意冲突的经历,6.1%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受到身体上的欺凌。 北京40.7%的中小学生有过糟糕的绰号,11.6%的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语言欺凌,18.6%的学生与同学有过被孤立的经历,2.7%的学生几乎每天都有这种关系欺凌。 二、容易受到校园欺凌的学生的特征 年教育蓝皮书指出,受欺凌的人表现出小学生和中学生比高中生更高频率遭受欺凌的特点。 男生比女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情况有所增加; 普通学校比高质量学校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情况越来越多外国学生比北京本地学生越来越遭受欺凌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孩子越来越遭受欺凌,但首要表现在相关欺凌(共同孤立)。 三、学校欺凌经历对儿童快速发展的影响 年教育蓝皮书着重探讨了儿童欺凌经历与其快速发展的关系,指出欺凌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儿童的非认识能力、学校投入乃至学业成绩等。 学校欺凌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很难信任别人,性格上可能有点自卑。 缺乏利他精神,不够慈悲,不利于人格健全快速发展。 容易焦虑、愤怒、敌意、沮丧或脆弱,同时遭遇的欺凌程度越高,越难以表现出更明显的自信、自律,缺乏责任感,不为成果而努力,同时随着欺凌水平的提高, 这种不认可感倾向于相信越来越强的生活不在他们的控制范围之内,缺乏对运气和命运支配着他们的生活,甚至可能会面对无力和被动的生活的长久目标的重叠热情。 学校欺凌对儿童学习努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表明,遭遇学校欺凌的儿童很少对学校有归属感,对学习兴趣很小; 同时很少投入学校的学习和课外活动。 儿童在学校遭受欺凌的经历对学业成绩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这种关系不明显,以关系欺凌(共同孤立)这一维度最为突出。 四、减少儿童学校欺凌的措施 关于减少学校欺凌的方法,年教育蓝皮书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表达。 研究表明,有问题也能主动和老师交流信息的学生很少遭受学校的欺凌。 二是改善同伴关系,结交同班朋友。 研究表明,有同学的孩子欺负人明显少于无同学的孩子,有没有其他班级和校外朋友影响不大。 第三,不缺少父母,要尽量自己照顾孩子,而不是交给别人。 调查数据显示,缺少母亲比缺少父亲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负,缺少父亲更容易孤立孩子。 第四,父母不排斥和过度保护,而是感情温暖的养育方式。 特别是父亲拒绝或过度保护教养的孩子容易被欺负。 五是加强父母和孩子的信息表达和参与。 研究表明,如果父母能够加强与孩子的信息表达,经常进行运动、学习和娱乐,也许可以减少孩子在学校的欺凌现象。 走向法治现代化,深化教育事业改革 年教育蓝皮书指出,年是教育法治快速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我国的教育立法技术和法治观念进入了新阶段。 首次使用全面的特殊机制,集中调整现行法律不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部分。 《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三部教育行业基础法律的修改,为全面推进教育执政体系和执政能力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把教育立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确立了分类管理的基本政策框架,极大地改变了我国民办教育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 新《民促法》在加强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分类管理的法律框架、优化民办学校治理结构、完善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障制度、确定民办学校搬迁的基本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重要修改。 在明确身份属性、确定产权制度、放宽营利性民办学校准入、放宽价格管制等方面实现了巨大的制度变革。 需要全面、科学地认识pisa的价值 pisa框架下的流动人口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年12月,经合组织公布了pisa测试结果,由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位于总分第10位,引发热议。 年教育蓝皮书指出,简评绝非pisa的真实价值,作为国际大型判断项目,pisa提供了以学生职业快速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质量判断,以及以学习机会公平、资源配置公平、多样性克服和教育结果公平为核心的教育公平状况判断 我们可以在pisa提供的质量和公平的框架下,越来越理性地思考我国的课程、教育、教育资源分配等相关的教育政策。 年教育蓝皮书以上海市移民教育公平为例,通过深入分析2009年、上海的两次pisa测试数据,探讨了流动人口的教育公平问题。 结果,一代移民身份对成绩的不良影响在三年间扩大了。 (注)父母中至少一方将在上海当地出生者视为当地居民的父母和自己未在上海出生的人均视为一代移民,双方均未在上海出生,学生自身在上海出生者视为二代移民)。 可能是因为在两次测试中,一代移民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没有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代移民进入了pisa的视野。 上海移民教育公平性的问题越来越多是由家庭经济背景和学生入学的学校水平的关系造成的。 对城市移民来说,促进入学机会的公平化比重视教育教学过程的公平优先和重要性要重要得多。 (完) )。

标题:“2017年教育蓝皮书发布 家长对学校教育满意度偏低”

地址:http://www.dtygdst.com/dfsh/4926.html